CoffeeBelt ( 咖啡帶 )

咖啡產業的知識,浩瀚無邊,具備太多不確因素及可能性。 時間以世紀長度記錄,空間涵蓋幾乎全世界;誰都不能自詡專業! 看過許多從事咖啡產業的朋友,不經意讓這個產業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深深覺得: 有關咖啡的知識,可以透過傳播和溝通,讓更多的人,很容易有機會,以方便的方式,和低廉的成本,品嚐到好咖啡! 僅以此地真誠交流,歡迎討論指正!

名稱:
位置: Taiwan

12/04/2005

我對咖啡的觀念 … ( 1 )

咖啡是什麼呢?

要如何定位呢?

咖啡是飲料嗎?是的,但、她只是飲料嗎?

咖啡有文化嗎?是的,但、她的文化來自於何處呢?栽培者?買賣者?烘焙者?煮咖啡給你喝的人?是詩人、還是墨客?

還是那些精美又優雅的器皿和那些價格高昂的設備呢?

咖啡、妳說得清楚嗎?用心情說、還是用味蕾?

是香的嗎、是苦的嗎、是甜的嗎、還是傷感中的愉悅?

妳感受到了嗎?

妳說得清楚嗎?

當妳試圖說清楚時,他聽得又混沌了。。。

咖啡,隨處可見;但傳說中的咖啡,又好遙遠。。。

喝了一杯傳說中的咖啡,傳說仍然只是傳說。。。

瞎子摸象的故事兀自傳誦著

廣場街邊對咖啡爭論不休著

賣咖啡的比手劃腳堅定強調

權威也好達人也罷

掏錢買下一口飲下



心中疑惑有如嫉妒之情在闇啞中

恣意蔓生

咖啡,

好像宗教一樣、、、

壹支平凡的咖啡豆 --- 曼特寧 ( 非 " 黃金曼特寧 " )

在臺灣

市場上 , 佔使用量超過 35 % 的壹支的咖啡豆

~ 曼特寧 ~

極為平凡 , 極為不起眼

要不是東南亞水患

她也極為便宜

就算在漲價後的今天

和動輒每磅 5 ~ 10 元美金的莊園精品生豆來比較

她仍然極為便宜

大部分的人使用她做為基豆

把她炒得黑黑地 , 泛著深深的油亮油亮

用來調配 esprosso 和冰咖啡的基礎咖啡豆

但我

很喜愛這壹支平凡的咖啡豆

當然不是那種超重烘焙的程度

而是剛烘焙過 2 爆 的程度

如果在烘焙時 , 火侯掌握得好

喝起來

有一絲絲果酸

有接近咖啡苦味之前一絲絲焦香味 , 這個焦味比較像烤地瓜烤熟之後 , 焦焦脆脆的那個外皮的香味

更有介於兩者之間的 ... 那些 ... 極其為繁複和層次分明的各種香料味

以及 ... 類似約莫 1/10 甘草甜度的那種甜度

每次喝她

都有些微感動

總覺得

像是

在生命中的平凡處

找到驚奇 !

我開發了一個專業咖啡儲豆櫃 ............ ( 2 )

專業咖啡豆儲豆櫃

聽起來就是很冷門的東西

開發

這 2 個字

也代表著相當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在照片中的這個實品 , 是我做的一個樣品

是否要量產

我自己也陷入長長地 ... 猶豫 ... 和 ... 躊躇 ... 當中

如果要量產

首先市場就要能夠瞭解並讚成我對咖啡豆保存的論點

同時價格也要能被市場所接受

價格如果要達到普銷的狀況

那麼在材料上和工法上

可能就不能這麼講究

但那樣的話

出來的東西 , 可能就不是那麼地好

她可能依舊可以用加拿大紅橡木做的

但可能 1 ~ 2 年 , 因為溫溼度變化而產生變形

當初要求便宜的人

可能又會回頭來質疑我的品質

如果因為我堅持品質

求好心切

投入量產

是否會淪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

猶豫中 ...

想到台灣發明人協會中的成員

雖屢屢在世界發明展當中獲獎

但很多成員因獲獎後試圖將其發明量產

反而破產

心裡就很警惕 ...

我開發了一個專業咖啡儲豆櫃 ............ ( 1 )

咖啡的保存是一大學問 , 世界知名.國際行銷的咖啡公司

Starbuck , illy 和 LAVAZZA , 都為保存的問題大傷腦筋 ,

illy 採用惰性氣體加壓封裝保存運送 ,

LAVAZZA 採用真空包裝隔絕空氣 ,

Starbuck 更絕 , 她把豆子炒得很深 , 然後推廣重烘焙 ...

但是 : 咖啡中的那些絕妙香氣是在新鮮剛炒好的時侯 , 是最美妙的 ......

高級 加拿大 紅橡木 OAK 實木咖啡豆儲豆櫃

長 ( 深 ) : 24 公分 X 寬 : 24 公分 X 高 : 60 公分

特色 :

1..

全部採用 加拿大 高級 OAK 紅橡木實木 , 以筍接方式 ( 古董傢俱的工法 , 完全沒用釘子 ) , 製作完成 . 保証不彎不翹不變形 .

2..

前方有咖啡豆展示層 , 可放入您要展示的咖啡豆種類 , 約 300 公克左右 , 即可全面展示 . 上方並有斜角設計 , 使得您可以輕鬆地放入展示用的咖啡豆

3..

儲豆櫃內約可儲存約 10 磅的咖啡豆 .

4..

下方咖啡豆的出豆控制器 , 採高級黃銅 , 古典傳承 , 深具咖啡百年文化氣息 .

5..

內部有滑槽設計 , 下豆順暢有效率 , 不留豆不卡豆 , 永保咖啡豆新鮮 .

FAQ

Q 1: 為何要用木頭 ? 而不用更便宜的 " 壓克力 " " 磁器 " 或 " 玻璃 " " 金屬 " 等材質 ?

A 1 : 咖啡豆會呼吸 , 時間稍久 , 也會出油 , 如果用 " 壓克力 " " 磁器 " 或 " 玻璃 " " 金屬 " 等材質 , 咖啡油本身會附著在容器的表面 , 久而久之 ( 大約 1 個月以後 ) , 咖啡油 本身就會因氧化發霉而產生異味 , 那個異味是來自於黃鞠毒素

a..關於黃鞠毒素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2306063

b.. 黃鞠毒素的問題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2204384

c.. 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dsLfcxQAmkYJ:www.miobuffer.com.tw/mlfc/198009/17.htm+%E9%BB%83%E9%9E%A0%E6%AF%92%E7%B4%A0&hl=zh-TW

而實木因為本身含有毛細孔 , 可以將咖啡豆所釋放出來的咖啡油吸走而且去化 .

因為舊咖啡豆的油可以被吸走去化 , 而且換新豆時 , 新豆不會被舊咖啡豆的油汙染而影響風味 .

更神奇的是 , 經過我們的實驗証明 , 放在實木儲豆櫃中的咖啡豆 , 過了 2 個月 , 仍然非常新鮮 , 就像剛炒好時一般的風味 .

Q 2 : 為何要用加拿大 OAK 紅橡木 , 而不用其它種類的木頭 ?

A 2 :

因為咖啡豆會呼吸;而橡木本身無味,不會破坯咖啡豆的香氣。如大家所知道的:最好的葡萄酒、威士忌、白蘭地、甚至最好的啤酒,都是儲存在橡木桶裡。

為何您的咖啡豆不能放在橡木桶裡?

以下連結有一些答案

釀葡萄酒用的橡木桶有幾種?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2501925

請問儲藏酒的「橡木桶」跟酒成品之間有什麼關係?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42400575

為什麼製造好的酒要放置於橡木桶中,而不用檜木等其他的材質呢?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0311192

一位朋友問我 : 何謂一杯好咖啡? ............ 我的回信(2)

正如前述:「……對咖啡的疑問越來越多 ……」

這些疑問,圍繞著一個中心不斷地思考著、實驗著、測試著 ……

這個中心就是:「何謂一杯好咖啡?如何穩定的、不斷地、煮出一杯好咖啡?」

這個可是大哉之問呀!

看著我往後有限的生命,大概也很難完完解答這個問題。

世間有著許多運動和技藝,我們將其仔細剖析,大概都可將之分為「固定因素」和「變動因素」2大部分。而人們在競藝的過程當中,也只能在「固定因素=客觀因素」的限定之內,去發揮和掌握「變動因素=主觀因素」、因之分出高下優劣。

例如:

NBA籃球賽吧!場地大小、籃框直徑、籃板尺寸、賽事規則、比賽時間、等,這些是「固定因素」;跳得多高、反應多快、射球多準、團隊默契、戰術應用、心理結構、等,這些是「變動因素」。雙方的競藝,是在「固定因素」的範疇之內、較量「變動因素」的掌握度。

食品類的「固定因素」就相對得少得太多太多了,甚至可說是沒有「固定因素」可言;「變動因素」自然相對的多得多、大得多了。

而「咖啡」呢?

我的認知是:「固定因素」只有「必須要咖啡豆」這一項。

至於,產地是那裡、品種、年份、、、、、烘焙、、、、、到一杯咖啡,都充滿了變數;如果再加上人類的品嚐行為、那麼變化的可能性,可以直逼天文數字去也。

您可能問我:「須要這麼複雜嗎?可不可以簡單一點呢?」

相信我,我也不斷地自己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我常常開玩笑地說:「談到咖啡,左邊這排是權威,右邊那排是達人。」

這當然100﹪是玩笑話,但由此可見「談到咖啡」,是多麼的主觀的了。。。

在和人討論咖啡的過程,若是能夠把彼此的、面子、自尊、情緒、甚至商業考量、放到一旁,那不知有多快意!

但、現世之中,這種機會應該是少之又少吧!!

如果在品嚐咖啡、追求美味的過程,還要考量到、人情世故、成熟度、IQ、EQ、等因素,那我是寧願自己和自己喝就好了 ^.^

離題太遠了,回到「何謂一杯好咖啡?」的問題上吧。

我對「何謂一杯好咖啡?」目前的描述是:

『在味覺感官上,能夠讓我感動的咖啡,就是 一杯好咖啡。』

一位朋友問我 : 何謂一杯好咖啡 ? ...... 我的回信 ( 1 )

經 iznt 咖啡網友同意 , 將他的來信照登如下 :
##
對於有人問我問題一事
我個人所抱持的心情是 :
是學習成長的契機
同時也很戒慎恐懼
##
~~~~~~~~~~~~~~~~~~~~~~~~~~~~~~~~~~~
ali 你好:
我做過兩年多吧檯工作,直至目前為止有時多會對咖啡有著一個疑問,就每次煮出去的咖是不是煮出了那豆子該有的特性,我並不是很了解咖啡的人,所以就盡量讓它喝起來順順的就好,老實說就是很普通的一杯咖啡。我不知道哪?有好喝的手工咖啡,也知道咖啡的品味每個人多會不同,但我很想喝一杯大家口中的好喝的咖啡。所以如果可以請你告訴我哪?有你覺得好喝的咖啡店,喝的是那種咖啡,萃取的方式,早、中、晚(我是指哪一個時段班的吧檯師父煮的),這樣也許我會對好喝的咖啡會更了解。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對你造成困擾??
                      iznt

~~~~~~~~~~~~~~~~~~~~~~~~~~~~~~~~~~~


Dear iznt 你好:





感謝您看得起,對我提出問題,我盡可能的回答您,讓您滿意。


我真正摸咖啡的時間,到目前不到 3 個月;但是因為在接觸了之後、對咖啡的疑問越來越多、因此,才會變得愈來愈投入、接觸愈來愈廣泛 ......


但我認為,這門學問應該不是那麼地困難、只是實在太廣博了 ...





言歸正傳,一般人所接觸的是【一杯咖啡】,也就是己經是【生豆】旅途的最終結果!


一杯咖啡的生產流程,不外乎「生豆」->「烘焙」->「研磨」->「萃取」。


我們看得到最接近【一杯咖啡】的動作是「萃取」。


我覺得常常問題是出在這兒。


如果:「萃取」的過程無法忠實呈現「生豆」->「烘焙」->「研磨」;那我們要如何回頭去找出問題發生點( 一杯咖啡味道不夠好的的原因 )?


這時,關於「萃取」就有幾個問題了:


1..


是否每次的「萃取」都可以做到相同的標準?


2..


有那些「萃取」的方式是:最接近、忠實呈現「生豆」->「烘焙」->「研磨」?





先說 2..


您看在 SCAA 或其它的咖啡機構裡,所謂的『杯測 cupping』方式,


以一般市面「萃取」的設備來比較,簡直是陽春到不行;可以說、就是用熱水去沖咖啡粉而己。


可是因為這種方式、夠簡單、夠標準,因而有其精確性。


加上都是專業的杯測人員進行杯測,以及分門別類地、詳盡地記錄,因此也有了權威性。


在日常「萃取」的方式中,最接近『杯測 cupping』就是【手沖濾泡】了。


再說 1..


我個人也認為【手沖濾泡】是 比較 可以單純且忠實呈現「生豆」->「烘焙」->「研磨」等過程的,而且很容易做到每次主客觀條件上的 盡量 相同。


只不過,在營業場所的應用上,【手沖濾泡】可說幾乎沒人使用!


大概因為消費者須求、市場導向,用【手沖濾泡】好像因為過於陽春、變得不像專業、非要用十數萬元的機器來「萃取」、才會是一杯好咖啡的、錯誤認知。


這裡當然沒有任何貶抑說:「用手沖濾泡就可以萃取出、同等於、十數萬元(或數十萬元)的機器萃取出來的咖啡。」畢竟,製造出那種等級的機器、的目的、是有別的、更多的考量。


只是希望能強調:壹杯好咖啡的產生,主客觀因素(或說變數)應該是很多的;如果一昧偏重於那一項變素,也許在品嚐咖啡的角度,容易失去了整体的平衡。


當然,【手沖濾泡】也有它的專業之處。同一批豆子,不同的人操作,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的。


更有甚者,同一批豆子、同一台Grinder、同時研磨、研磨同樣大小的顆粒,只因為不同的人操作【手沖濾泡】的萃取,所得到的咖啡,竟有天壤之別的表現。


至於,您所提到的【好喝的手工咖啡】,大概都是一些咖啡瘋子、不斷地投入、研究、測試、才能變成一種穩定的商品。

您為什麼會喜歡喝咖啡呢 ?

這一件事 , 真的非常非常地困惑惑我 ,
那就是 : 大家為什麼會喜歡喝咖啡呢 ?
看了很多很多人 , 發表了很多長篇關於 [ 咖啡 ] 的專業
可是絕少有人提到 :
" 為什麼會喜歡喝咖啡 ??? "
如果 ,
咖啡從產地到 ~ 烘焙到 ~ 研磨到 ~ 萃取再到 ~ 品嚐 ,
有這麼多變數和變化 ,
那麼 ,
在每個人的口中的咖啡滋味 , 其差距可以道里計 , 可想而知 .
那為何大家對咖啡 , 仍有如斯的熱情呢 ?
我相信 :
其中 , 不懂裝懂有之 , 時尚流行跟風有之 , 多金擺闊充場面有之 ,
我也看過 , 從心中流出那樣的 ... 對咖啡的 ... 誠心和熱情的人 !
那時 , 不懂咖啡滋味的我 ... 也深深地被感動著 ...

至於我嘛 , 第一次喝到咖啡時 , 那己經是20多年前的事了 ......
只覺得又苦又不是很香 , 只好加多一些糖和奶油 , 當成甜的飲料喝下去 ...
但是隨著年齡漸長 , 咖啡的滋味 , 也慢慢可以感受得出來了 !
但 , 我真的很想知道別人的感受 , so ~
[ 您為什麼會喜歡喝咖啡呢 ? ]

可以清楚的描述嗎 ?

[ 您為什麼會喜歡喝咖啡呢 ? ]
也許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
當然 , 首先必須自我澄清一番 :

1..
我不是在找 " 標準文字答案 " , 早就知道世界上幾乎沒有 " 標準答案 " 這回事了 ...

2..
我也不是在找 " 標準囗味答案 " , 味覺 , 多麼主觀的東西 , 就算某甲說好 , 某乙說不好 , 同一杯咖啡到了某丙 , 也可能出現第 3 種看法 , 更何況 , 世界上大概沒有味道相同的 2 杯咖啡 ...
何況加上不同萃取方式 . 不同調味 . 太多太多了
~
那何必問呢 ? 強人所難嘛 ><"
~
非也 , 會公開問這個問題 , 是因為已經問自己千萬遍 ... 問到爆了 ...
不但常常問自己 , 而且還到處去喝咖啡 ~ 聽別人說咖啡 ~ 何謂好咖啡
有一次 , 真的給我喝到一杯 " 好咖啡 " ( 用 Syphon 煮的黃金曼特寧 )
那個滋味 , 居然在腦中 , 揮之不去
為了這個經驗 , 還寫了一首詩耶
所以 ,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咖啡 ... 或 ... 這麼多人喜歡喝咖啡 ... 這件事
更讓我耿耿於懷了
因為 , 我確信 " 一杯好咖啡 " , 不是時時處處可以享受的到的 .
所以 , 才會非常的好奇 ,

您為何會喜歡咖啡 ?


咖啡之迷人處是在
幾乎每位飲者都在
品銘的剎那閃瞬
找到哲學



是柔順地 LATTE 一顆顆溫柔地婉約


是濃烈地 Espresso 少量地進入我的軀殼 卻橫衝直撞奔馳在四肢百骸


是令人目不暇給的花式咖啡 我的視線駐足而卻也不敢輕狂


是黑咖啡 凝香若隱若現 入口卻是回甘

在拿起杯子前
注視那深色漩渦
言語消失了
淡淡地氤氳
喃喃地低語
天地
只剩這一口

最奢華的饗宴
在齒唇頰留間

一杯咖啡 ............(3)

全球年貿易量額第二大的品項


這個


改變我們溶入我們文化的飲料


動輒


牽動咖啡帶沿線各國政經結構





這個咖啡


千千萬萬的豪男綠女詩人墨客


沖它泡它煮它烘焙萃取研究它


有人定義咖啡種子是大自然界


含有天然香料最多的自然產物


(目前己經分析出來的約有800種、尚未分析出來的還有多達一千多種)


另有調查


經常飲用咖啡的人(壹年超過200杯)


總認為:


「喝到一杯好的咖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在1998年、喝下我平生的第一杯咖啡


那個年代,是星巴克以野火遼原之姿、橫掃全球


統一集團引進台灣的第二年


統一星巴克在我家旁邊開了一家店


我宿命式地走入那家店(因為常與人有相談約定)


喝下了星巴克著名的拿鐵


驚為天人


自此,變得每個月都要向Starbuck貢獻良多


在那個年代,我只是默默地消費著


並不和人聊咖啡、當然也不研究咖啡


咖啡像是在安靜中默默竄流的血液一樣


它好像命中註定似地


一定有一天會流入我的身體


駐足生根發芽


到了春天,這個幼小的樹苗


便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在我心裡成長茁壯


在某一個瞬間,我驚覺


因為我對咖啡的迷戀、對完美味道呈現的追求


我己經不知不覺以咖啡產業


作為我主要的職業了


當然,在此時,Starbuck的咖啡,早己不能滿足我了





為何「喝到一杯好的咖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如果有好與不好的分別,那麼應該是經過比較後的結果。


也就是說:


「曾經喝到過好的咖啡,重新界定了【好咖啡】的定義,再喝到的咖啡,


經過【好咖啡】經驗值的比較,而產生了優劣之分。」


這個過程,我也親身經歷過。


人對味覺感受上的追求,像是慾望的無頂穹蒼般。





當初會促使我投入咖啡產業的關鍵


正是一杯咖啡


一杯夢幻的咖啡


第一口啜飲


所有咖啡中的天然香料


在我口中擴散


那香


像是二戰中一個中隊的轟炸機


微微地不間斷地對著我的味蕾


連續地不斷地投射


在不到十秒的時間裡


那香、使得我的口中,產生了自然的甘津美味


那香、她的變化是繁複的、莫測的、華麗的


以一個煙癮極大而且嗜食重辣的人而言


這種經驗可說是前所未有


在很小心、很緩慢、很珍惜的心情中


我喝完了這一杯咖啡


那時、時值下午時分


其後、一直到晚上就寢前


那個甘美、在我的口中、縈繞不散


喝水都是甘甜的


這個狀況持續到第二天


我深深地認為:


這杯咖啡,改變了我味覺的功能結構


它也喚醒了我沉睡中的味蕾(人類口腔中,大約具備有一萬個味蕾)


例如:


如果我從來就不吃酸味的東西,那麼我口中對酸味感受較強的味蕾細胞


,就只能做些它不擅長的感受工作;當然就無從發揮其真正功能。


當有一天,我吃到酸味的食物,使那些對酸味感受較強的味蕾細胞甦醒,那它就可以發揮它真正的功能。


咖啡中的香料,或說咖啡中的香料味道、是有那麼多種,我們之前未必有機會、感受得到它們。


我們的味蕾、是有那麼多個,我們之前未必有機會、讓它們發揮真正的功能。


直到那豐富的香味、和沉睡中的味蕾、相遇!


這是我的想法和推論


事實上


我也只能以我有限的資訊和知識


只能用這樣的思考架構去解釋我的經驗、和詮釋我的感受。

一杯咖啡 ............(2)

其實還有 Part 2 :
那天 , 我的一位朋友 , 點的是 KONA
另一位朋友 , 點了 黃金曼特寧
為了理解我對咖啡的認知
我也點了一樣的 黃金曼特寧
< 他們店裡的做法 , 是單杯煮 , 而不會 2 杯共煮 >
煮之前 , 我有觀察他們的豆子
品相上 , 以一般市場的外觀而言 , 大致上不錯
大約在 95 % 的良豆
可是看顏色 , 是淡咖啡色 , 感覺是大約在一爆後二爆前下鍋的
< 那時就覺得有點存疑 , 後來果然喝到些微生豆味 , 像吃青澀芭樂的感覺 >
結果 , 上桌時 , 一杯黃曼是很酸 , 另一杯是很苦
咖啡令人著迷的各種繁複的各種層次的
可以在口中微微炸著味蕾的元素
全部不見 ><"
< 此時是喝不到生豆味的 >
那杯 KONA , 更慘 !
香味的豐富及滑順綿密的口感是都在
但更慘的是 , 濃度像加了 50 % 的水
可稱為 " 稀釋 KONA " !
在萃取的過程 , 我特別坐到吧台
看師傅的手法
他們的方式是 : 以大滾煮約 1 分鐘
完全不用 timer
憑顏色和不知道什麼的依據 < 師傅不大願意講 >
耒判斷萃取是否完成
煮好後 , 他們師傅還有嚐一下 , 決定是可以上桌 , 才端上耒

為了驗証我的想法
老著臉皮請他們讓我自己煮一杯黃曼
在 " 豆 " " 水 " " 研磨 " 的客觀條件都相同的狀況之下
煮出比較豐富的滋味了
當然也包括 [生豆味] 的部分
也就是烘焙的程度
都可以忠實呈現了

因為 , 沒喝到好咖啡
結局 , 當然是我買單

一杯咖啡 ............(1)

一杯咖啡 ............(1)

記得在今年四月左右

有機會拜訪一位咖啡業的老前輩

曾經接受過許多雜誌訪問

和為很多咖啡專書提供看法意見



咖啡界的耆宿長者

他見我南下專程拜訪

請他的弟子煮了一杯咖啡給我

在我啜飲下第一口之後

他慈祥和藹地問我 :

【味道如何 ?】

【還不錯 !】我回答他

【好在那裡呢 ?】他專注認真地看著我的眼睛

【............】霎時 , 我無言以對

我回答 : 還不錯 ...... 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因為人情世故

某個程度也可以算是虛應故事

在全球第二大的經濟產物 -> 咖啡 -> 的世界裡

我知道確實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學問

在浸淫咖啡產業二十餘年頗負盛名的老前輩面前

卻也不敢亂說,以免流於班門弄斧、不自量力

另外,給他這麼一問

又好像回到學生時代:

「面對老師在做口試

明明知道是有答案

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卻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當場窘在那兒

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

昨天

和幾位友人 , 聊天說地

其中主要圍繞著我的營生:< 咖啡產業 >

說到興起

想起這位老前輩,在臺北有家店

一夥人便驅車,直奔而去

在品鑑的過程

實在是非常失望

從烘焙到萃取的過程

他們都做錯了!

以至於煮出來的咖啡不是過酸就是過苦

濃度不夠香味出不來而且有生豆的青澀味

另一方面,心裡也十二萬分地欣慰

回想自己在這幾個月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在生豆、烘焙、研磨、萃取、品鑑、等

重要過程的認知與掌握

己然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和境界

當然不可以自滿

可是心裡知道

距離我的目標:提供物美價廉的好咖啡

愈來愈近了